当前位置: 首页 > 旅游攻略

北京湿地生态保护:多样生物宝藏,湿地公园撑起半边天

  • 旅游攻略
  • 2024-05-23
  • 6
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——"世界湿地日"。湿地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,它既是无数小鸟的家,又是它们繁衍生息的地方,同时还有调节气候的奇妙作用,因此,湿地也被誉为“地球之肺”。
根据2020年的"国土三调"研究结果揭示,按照国际认可的标准计算,北京的湿地总面积达到了惊人的6.21万公顷,比之前的2008年调查时多出了整整1.07万公顷的陆地面积!这么大面积的湿地,为北京大约50%的植物种类以及76%的野生动物种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。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显示,截止到2020年,北京已经记录到了5类23目36科202种的湿地野生动物,其中包括了麋鹿、大鲵等16种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。而在湿地的鸟类中,更是有3种属于国家I级保护动物,11种属于国家II级保护动物。此外,湿地植物(湿生、水生植物)的种类也高达70科206属369种。
2023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过去的五年里,北京市成功地完成了新一轮的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,打造了诸如温榆河公园一期这样的大型绿化空间,同时,国家植物园也正式挂牌成立,使得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4.8%,绿色成为了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志。
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,湿地公园为主体,自然保护区小区为补充的北京湿地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。根据《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》的数据,北京已经成为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大都市之一。
春天来了,野鸭湖景区内的景色美得就像是一幅油画。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数据,在北京的中心城区,西城区的西海湿地公园和亚运村的小微湿地建设已经顺利完工;在平原地区,城市副中心、新机场、永定河流域等重点区域,也正在积极建设大规模的森林湿地,努力构建出一个“林水相依、林水相融、蓝绿交织”的自然生态系统;在生态涵养区和京津冀交界地区,延庆野鸭湖、密云穆家峪、大兴长子营等湿地公园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,通过加强湿地生态保育,进一步优化湿地生态功能。自“十三五”规划实施以来,全市已经累计恢复建设湿地超过1.2万余公顷。
湿地不仅是大自然的瑰宝,也是市民们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。2023年的春天即将来临,再过一天就是周末了。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适合短途旅行的湿地游览区,想象一下漫步在栈道上,感受着清新的风吹过芦苇丛,看着水鸟在水面上翩翩起舞,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,那将是多么的舒适和惬意啊!

从远至野鸭湖,到近在咫尺的北海公园,各种规模的湿地风景区都在这里服务出现问题,请稍后再试。


猜你喜欢